Hawstein

写给 Mogi:职场焦虑与人生选择

To: Mogi / May 19, 2024
关键词:裸辞 / 职场焦虑 / 职业规划 / 独立创业 / Atomic Habits

Hi,感谢来信!

// 来信片断:一是您裸辞时候想过重启人生这种的吗,因为我现在就寄希望于重新读研究生获得应届身份,重新开始。

我没有想过重启人生这种事情。裸辞后并不会把我以前经历的所有给抛弃,我做过的事情,合作过的同事,过去的每一步,对辞职时那个我以及后面的那个我,都是有影响的。我觉得裸辞只是说,站在某一个点时向前看,在众多选择中的一种,只不过可能只有少数人会选择。而且,裸辞后我也做了最坏打算,即半年后如果产品上没有达到一个预期,我可能还是要回去找工作的。这些都想好了,其实就不会有明显的重启人生这种感觉。说不定回去工作,就又和以前的同事一起了。

你现在大概也是,在一个觉得不太喜欢的状态的时间点,那你向前看,有许多选择:

  1. 换个组(现在领导对你工作不认可)。
  2. 换个公司。
  3. 读个书,以应届生再找工作。
  4. 出国读个书(不仅能当应届生,还换了个国家)。
  5. 找个国外的 onsite 工作。
  6. 找个国外的 remote 工作。
  7. 辞职做点自己的事情。
  8. 还有许多。。。

具体怎么选,其实就看你要什么,要什么样的生活。看重什么,可以舍弃什么。我觉得我做决定不会那么痛苦,就是这些事情,我其实想得很清楚。所以可以比较容易做决定。

// 来信片断:二是对于这种即将 30 岁的年龄焦虑,对自己职场上的失败,总有一种“我的人生完蛋了,我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”的这种心理,您有什么调节建议吗?

说不上建议,但我觉得我会换一个视角看这个问题。你在大厂做工程师,在 14 亿中国人里,在 70 亿地球人里,我觉得都不能用「职场的失败」来形容。在这一点上,你可能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,或者身边看到很多优秀的人,所以自动地就把要求提高了。对自己有高要求倒没有什么问题,就说我自己吧,我对自己也高要求,但是我也能接受自己下限也很低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我会继续向上追求,无论是做更牛逼的产品,还是产生更多的收入,这些追求让我每天有事可做,甚至充满期待与激情,并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结。但是,如果突然经济大崩溃,很多人都找不着工作,我的生意与产品也突然都死掉。那我不仅能接受自己拿比以前低得多的薪水的工作,甚至我能接受自己技能点以外的工作。说得夸张一点,如果我做包子很好吃,我不会排斥从一个技术牛人,变成一个卖包子的人。当然了,这种事大概率不会发生,毕竟就算薪资开得再低,我做技术应该也是会比卖包子赚钱。但我就想表达那个意思。

你是大厂工程师,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「我的人生完蛋了,我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」这种心理。我的一些亲戚,以及我以前的一些中小学朋友,他们有的一个月赚几千块钱,都活得很乐观。生得起娃,人生也没完蛋。

// 来信片断:三是也考虑做一些自媒体的事情,想问下您当初独立创业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?

我之前和别人开玩笑,说的是:看看自己的银行账户余额,然后就坚持下来了,哈哈。

但实际好像不是这样。我就是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限,想好了最坏情况,然后就开始做。也有做得厌烦的时候,比如当时录制算法视频。每天每天地做,难免也会有厌烦情绪。但有时候就是对自己说,今天好像状态比较一般,那我就只写 script,不去录音或录视频。甚至 script 就只写几段,只写 1 段。反正不管喜欢不喜欢,去做,哪怕只是一点。比如我最高效时,是一天完成一个视频的所有制作。最低效时,我就告诉自己,今天把这个算法题搞懂,然后写下一句 script,就算完成工作了。哈哈。

我记得我看 James Clear 的《Atomic Habits》时,他好像也用过这类小技巧。就是,他是每天都运动,但今天实在不想去,那就和自己说,我就走到健身房,举 2 下哑铃,就算达成了。然后往往结果是,一旦你真的走到健身房,举了 2 下哑铃,你可能就会接着再举到 10 下。或者做个 10 分钟,甚至到 30 分钟。人一旦启动起来,后面可能就会像有惯性一样,至少再行进一段距离。

我觉得过去 5 到 6 年,我可能是时不时会用到这个小技巧。就是动起来,改个 typo,写个函数,都行。每一次行动,哪怕再小,可能也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一个强化。

推荐你看看《Atomic Habits》,我觉得写得不错,说不定对你也会有点启发。

Best,
Hawstein